很多时候,当我们遇到不公之事或不快之事,就会有点小情绪,由此产生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生气,这并没什么可奇怪的。但是,如果一个人因为一些鸡毛蒜皮、无关紧要的小事就会生气,经常生气,甚至严重到把生气作为日常任务来进行的程度,那就很有问题了。
生活中不乏因为脾气暴躁而搞砸正事,然后事后懊悔不已的人。现实中的人对暴躁老哥们的宽容可没网上多,控制自己的脾气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,让自己过得更好,而控制的前提,是得了解自己为什么会生气,为何会生气。而不是简单的我觉得生气我就气了。生气归根结底是情绪的一种,影响情绪的因素来来回回也就那么几个,如果你也是为自身脾性所困扰的一员,不妨一起来看看引起我们情绪的“元凶”到底是什么。
1. 生理因素
是的,你没看错,根据心理学研究,有些人的大脑结构不同于普通人,一些激素分泌失调,就导致这些人天生就易怒,属于真正的控制不住自己。
心理终究要靠生理作为支撑,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,那就只有一种解决方法,赶紧看医生,药不能停。
2. 三观问题
这一点要追溯到家庭教养。试想,如果一个孩子只要发脾气摔东西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,那么他会养成什么观念呢?答案只有一个,那就是对孩子来说,他会认为愤怒是可以得到好处的,是保障自身利益的最佳选择。
这样的孩子到了学校,如果仍能通过发火、威胁等方式在同学交往中得到好处,那么结局基本可以预见了。
也许孩子以后会因为发脾气遭受一些挫折,可这时候的他,如果没有适当引导学会别的交际方式,也就只能一错到底,成了众人眼中死不悔改的存在。
对于因这一点而容易生气的人,如果是孩子,就尽早加以引导重新教育,必要的话也可求助于专业的心理辅导;如果是成人自身又真心想改变,多喝点心灵鸡汤,多看点交际技巧,遇事三思后行,尽量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事物或许能有所帮助。
3. 自身心理
展开全文
最后一点主要又要分成两部分,一是自卑情绪,二是控制欲。
自卑的人往往十分敏感,对自己又没有足够的认识,所以他们关心旁人的意见,会因为旁人的言行影响自己的情绪。一些对常人而言很普通的事,在他们眼中可能就成了嘲讽或挑衅,是明显地看不起他们。为了保护自己,证明自己是值得被人看得起的,他们会在任何小事上挑衅别人,用发火耍狠的方式来维护自己脆弱的自尊,但其实内心极度在意别人对他们的评价。
控制欲强的人也是易怒大军的一大主力,试想,别人没有按你说去做时,别人抢占了你的资源时,别人破坏了你的预期时,甚至你认为别人该做什么却没有去做时,哪怕有些事你本可以顺手完成根本无需帮助,会不会怒从中来?对于这一类人,与其说是因为别人没做好而发怒,不如说纯粹是因为自身欲望未得到满足而迁怒他人。
有一个说法是这样的,其实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压力源,也不存在烦躁源,不是事实让我们有压力,也不是事实让我们烦躁。而是,我们对事实的想法,让我们烦躁了。
关于情绪,有个ABC理论,我们可以了解一下。其中,A是事实,B是你针对这件事情的想法,C是你的情绪。
比如,事实A是,今天下雨了。可是同样的下雨,可能引起了不同人的不同想法。
有一个人看到了下雨,他就想太好了,今天終于可以不用出门了,可以在家里好好的睡一觉,这个想法叫作B。那么,紧接着他会有一种开心的感觉,这叫作C。
可是还有一种人,他的想法B是,哎呀真是倒霉,难得有一个周末又下雨,又不能出去逛街了。于是就会有了一个情绪C,觉得挺不开心的。
所以,当你有了一份洞察,你会发现A不是导致C的唯一理由,甚至A不是导致C的直接理由。只要能让自己看待事实的想法变得更为积极,自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心理对情绪的影响。
公众号:aiego88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